“在手机就能预约医生上门换药,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还能做康复理疗,现在养老比以前方便多了!”近日,住在天河区石牌街的陈婆婆体验了家庭病床服务后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这是天河区卫健局聚焦“一老一小”民生痛点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导向,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缩影。
从医养结合的“夕阳红”到普惠托育的“朝阳暖”,天河区以实效回应群众期待。下一步,该区将继续推进“一街一普惠”托育全覆盖、智慧健康服务升级,让“一老一小”在高效与温情中感受城市文明的温度。
银发守护
医养融合织密老年健康网
天河区将老年健康服务作为“高效办事”的核心场景,上半年新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家,累计16家,实现全区19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签订医疗服务协议100%覆盖。
针对失能老人,该区创新推出“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”,通过评估系统动态管理6342名老人健康状况,同步购买监护责任补偿保险与“穗岁康”医保,织牢保障网络。
在社区层面,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老年友善门诊,为老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,区人民医院新增安宁疗护病区,让老年患者“老有所医、医有所护”。
数据显示,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率达92.62%,累计完成认知功能筛查1.18万人次,老年痴呆防治覆盖率持续提升。
智慧赋能
破解就医“最后一公里”
“现在打疫苗就跟点外卖一样方便!手机上提前约好时间,到了直接坐在候诊区玩手机,轮到了电子屏会喊号,连疫苗啥时候生产、怎么冷藏的都显示得明明白白。”棠下街的张女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孩子接种疫苗时,对智慧冷链系统竖起大拇指。
天河区以提升疫苗安全管理为切入点,在全区预防接种门诊部署“智慧冷链”监测系统,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疫苗存储温度实时监控、异常预警和全程追溯,为“一老一小”筑牢免疫安全防线。同时推行社区医院延时服务——工作日门诊延长至22时、周末至17时,覆盖上班族陪诊需求。
此外,全区建成16家“港式金牌医生工作室”,开通商业保险直付服务,为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士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,上半年累计接诊商保客户189人次。
幼有善育
“一街一普惠”落地,托位供给全市领先
“家门口的普惠托育园每月费用比市场价低一半,老师专业又负责。”猎德街居民王女士为孩子申请到普惠托位后松了口气。天河区以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为抓手,制定“一街一策”托育建设方案,上半年新增5条街道普惠托育机构,全区托位数达14871个,每千常住人口6.63个,普惠托位占比74.49%,超额完成市定目标。
为确保服务质量,天河建立“1+3+N”数字化管理模式:搭建智能健康管理平台,融合家庭医生签约、公卫服务与居家延伸服务,为婴幼儿提供健康体检、发育评估等“N+”服务。
目前,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托育机构提供每周健康巡诊,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保持100%。
医教联动
筑牢校园健康防线
针对学生健康管理,天河区创新校医管理机制,共配备208名校医及10名流动岗医生,覆盖117所公办中小学。
今年5月,该区组织医教联合应急演练,模拟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处置,89名校医与社区医生参与培训;同时为13万名学生开展近视、脊柱侧弯等常见病监测,发放坐姿矫正器等健康工具1000余份,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2.1%。
天河区卫健局促进资源融合,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,1/3门诊号源下沉基层,专家团队定期进驻社区,实现“小病不出街、大病有转诊”。数字融合,部署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,全区二级以上医院100%覆盖,同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,居民可实时查询健康数据。
服务融合,天河区卫健局将基本公卫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结合,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3.66%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超92%,医防融合成效显著。
南方+记者 郭苏莹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
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